這可是一件重大“福”事。注意!以下內容涉及大量“劇透”。
4月23日,備受關注的閩粵聯網工程開工建設。
什么是閩粵聯網工程?
閩粵聯網工程將在福建省內新建1座直流背靠背換流站,通過兩回500千伏交流線路,分別接入福建東林和廣東嘉應500千伏變電站。該工程輸送容量200萬千瓦,計劃于2022年建成投產。
等一下,什么叫背靠背換流站?
背靠背直流輸電工程指的是兩個非同步運行的交流電力系統之間的聯網或送電。所謂非同步運行指的是不同電網頻率運行或相同電網頻率但是運行不同步。
咱們打個比方,一位講閩南話的福建人和一位講粵語的廣東人交流,雖然都說的是中國話,但是他們互相聽不懂需要一名“同聲傳譯”溝通。背靠背換流站就是這名“同聲傳譯”。
當福建向廣東輸送電能時,通過背靠背換流站先將福建電網的500千伏交流電轉換為±100千伏直流電。
這就是“同聲傳譯”在心里將閩南話翻譯為普通話。隨后,±100千伏直流電又轉換為廣東電網的500千伏交流電。這就是“同聲傳譯”將心中的普通話翻譯為粵語。最后,實現兩大電網“同頻共振”。
也就是說,假如福建電網或廣東電網發生問題,背靠背換流站能避免故障擴大化,不會對對方電網產生影響,有利于改善被聯交流電網的系統穩定性。
目前,中國有5個背靠背工程。閩粵聯網工程將是我國第6個背靠背工程,也是福建省首個背靠背換流站。
為什么要建設閩粵聯網工程?
閩粵聯網工程是國家明確提出的基礎設施補短板重點輸變電工程,也是福建、廣東兩省和國家電網、南方電網兩網深化合作的標志性工程。
建設閩粵聯網工程意義重大。
1:互聯互通
截至2020年年底,福建清潔能源裝機、發電量占比分別達到55.1%、47.6%;廣東清潔能源裝機、發電量占比分別達到53.0%、49.9%。
閩粵聯網工程有利于充分發揮福建省清潔能源資源儲量優勢,進一步優化?港澳大灣區與海峽西岸經濟區能源結構,提高粵港澳大灣區能源保障能力,對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保障區域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示范意義。
2:互補余缺
通過閩粵聯網工程,福建富余電力可送至廣東,緩解廣東的季節性供電緊張狀況。
廣東電網在一定電力盈余的情況下,可為福建提供季節性的電力支援。
3:互為備用
福建和廣東兩省產業結構不同,因而電網負荷特性不同,用電高峰出現時段和最大負荷出現日期不同。
閩粵聯網工程能帶來一定的錯峰效益,讓資源更大范圍得到優化配置。
福建、廣東均處于東南沿海,臺風多發,但臺風的月份大多數時候是錯開的。
兩地電網聯網后,一旦遭遇臺風、暴雨等天氣,其中一方可緊急支援對方,降低電網運行的安全風險,提高供電可靠性。
建設閩粵聯網工程面臨哪些挑戰?
2020年12月1日,閩粵聯網工程獲得國家發改委核準。
國網福建電力積極協調推進閩粵聯網工程建設前期工作。
閩粵聯網換流站土方工程量大據前期測算,
閩粵聯網換流站場平自平衡挖填方90萬方。
這是福建省目前土方量最大、高差最大的變電工程。
國網福建電力合理設置運輸車輛行走路線,確保開挖、回填兩個環節有序銜接,同時提高土石方車輛運輸駕駛員的安全行車意識。
換流變壓器運輸難度大:
換流變壓器單臺最大輸重量達330噸,將采用“水路+公路”方式運輸,沿途需經過3座大橋、9座中橋和5座小橋,部分橋梁需要加固。
涉及多處保護區:
閩粵聯網工程沿線涉及多處生態保護區、紅色旅游景區、水源保護區。為了更好地保護沿線資源,國網福建電力做好各項保護工作,并與政府相關部門溝通,協調落實各個難點問題,使后續的手續辦理順利開展。
閩粵聯網工程建成后,將實現福建、廣東兩省電網的互聯互通、互補余缺、互為互備,對落實國家能源安全新戰略,實現能源資源更大范圍優化配置,服務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具有重要意義。
回顧閩粵聯網工程推進的過程確實不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