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基于“網上國網”APP推出“e普查”應用,能精準識別空置戶,既助力提升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效率,又充分保障用戶隱私;國網山西電力推出“電力看旅游”數據產品;國網浙江電力依托“網上國網”APP上線“光伏體檢碼”;國網甘肅電力根據農村居民歷史用電量、當日用電量、村情村貌等數據,在國內首創利用電力大數據精準識別“空心村”……今年以來,電網企業紛紛推出各種電力大數據產品,不僅在助力企業復工復產、輔助政府部門精準決策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而且還逐漸走進百姓日常生活中。
在業內專家看來,在構建安全、高效、清潔、經濟、便捷、智慧的能源體系的過程中,數字化轉型成為順應能源革命與數字革命相融并進的必然選擇,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區塊鏈等將會與能源電力行業深度融合,共同構建電網發展新模式和新格局。
“排放不達標企業基本呈現‘小、散、低’特點,單個排放不突出,總量卻積少成多,且主要分布在居民生活區,對居民健康的危害不容小視。”近日,揚州生態環境局環境執法分局稽查科科長王云峰介紹了當地排放不達標企業情況。對此,揚州供電公司聯合揚州生態環境局環境執法分局提供了一套“電力大數據+環保”的解決方案,根據環保部門提供的排污不合格企業名單,揚州供電公司從電力大數據平臺中查詢相關企業多維用電數據,與構建的排污企業監測數據模型進行對比,鎖定疑似企業。
不僅是揚州,得益于“電力大數據+環保”合作模式在全省推廣,南京等多地運用電力大數據有效助力政府部門將環境治理關口前移,大幅減少排查過程中的人力物力投入,從源頭掐斷污染。
據了解,11月11日,生態環境部與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在京簽署《電力大數據助力打贏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戰略合作協議》,開啟“生態環境+電力大數據”污染防治新模式,隨后各地生態環境局和供電公司相繼開始落實上述合作。同時,這也是各地加快推進電力大數據應用助力地方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縮影。
其實,早在今年2月,國網浙江電力在國內首次推出“企業復工電力指數”,運用營銷系統海量數據建立算法,得出復工指數,動態監測、直觀反映企業復工復產情況,隨后,各地相繼推出類似數據產品,助企復工復產。緊接著,國家出臺降低用電成本政策,以緩解企業經營壓力,對此,國網完成“轉供電費碼”轉供電主體模糊查詢、電費碼生成規則分省差異化等功能升級,在全網上線,助力相關部門清理、規范轉供電環節……電力大數據正有力促進國家治理現代化。
國網互聯網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數據貫通和應用可以提升傳統電網的安全生產、經營管理和優質客戶服務能力,能夠服務企業智慧管理、智慧運營、智慧生產,又能進一步促進國家治理現代化。
12月1日,國網湖南省電力有限公司與長沙經開區管委會簽訂合作協議,雙方在長沙經開區范圍內進行廣泛合作,探索建設省內首個區域能源數據中心。長沙經開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根據合作協議,年內將完成區域能源數據中心平臺的基本開發建設,重點通過智能物聯網,實現對園區企業用能安全防控和安全事故精準預警。逐步實現區域經濟預警預測分析、提升企業能效管理能力、推動園區能源高效管理、輔助園區治理精準施策等目標。
據了解,今年以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和經濟下行壓力,包括大數據中心在內的新基建成為國家振興經濟的強心劑,這在推動電力大數據中心加快發展的同時,也進一步推動其向能源大數據中心升級,助力打破數據壁壘,深挖數據價值。因此,不僅是湖南,其他地方也加快建設能源大數據中心。如河南省發改委與國網河南省電力公司簽署建設河南省能源大數據應用中心的委托協議;由東營供電公司承建的山東省首家市級能源大數據中心成立……由此可見,能源大數據中心建設離不開電網企業的有力支撐。
截至目前,電網大數據資源已全面覆蓋發、輸、變、配、用等電力系統各環節,包括電網生產運營產生的海量能量數據、控制數據、用戶數據、公共數據等類型,覆蓋各類時間尺度,能夠成為能源大數據的基礎,如果再接入氣、熱、煤、油、充換電等其他能源數據,就可以提供“供電+綜合能源”全業務服務,為客戶量身定制用能方案。
但同時,電網運行及設備監測數據、電力企業營銷數據、電力企業管理數據及來源于電網外部的公共服務數據、氣象數據、電動汽車充換電數據及氣、熱、煤、油等數據分別由不同單位/部門管理,具有分散放置、分布管理的特性。對此,業界專家指出,由電力大數據中心升級為能源大數據中心,有利于打破過去設備獨立感知、部門獨立管理的數據“孤島”壁壘,建立互聯互通的數據環境。
今年6月15日,國網面向社會各界發布“數字新基建”十大重點建設任務,即電網數字化平臺、能源大數據中心、電力大數據應用、電力物聯網、能源工業云網、智慧能源綜合服務、能源互聯網5G應用、電力人工智能應用、能源區塊鏈應用、電力北斗應用。隨后,各地因地制宜,進一步加快數據產品研發,不僅為政府加強公共服務管理、推動城市治理科學決策提供更加精準高效的電力數據支撐,也在優化營商、服務能源清潔低碳轉型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如11月24日,國網浙江電力依托“網上國網”APP上線“光伏體檢碼”,該“光伏體檢碼”基于各地區分布式光伏發電數據,幫助用戶及時了解自己的分布式光伏發電設備運行狀況,使清潔能源發電項目更好地實現環保和經濟效益;截至11月23日,國網山西電力推出的“電力看旅游”數據產品,實現山西15家5A級旅游景區、部分4A級旅游景區及周邊310家商戶的實時用電監測分析,突破僅靠門票銷量衡量旅游業發展情況的局限,輔助政府部門精準決策……可以說,通過各種電力大數據產品研發、實用,電網正從單純的電力輸送網絡升級進化為面向數字時代的算力輸送網絡。
同時,各種電力大數據產品研發過程中帶動“大云物移智鏈”等技術融合發展,并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行業協同發展,綜合效益日益顯現。
國網能源院能源數字經濟研究所博士于灝表示,下一步,國網將更加聚焦微觀市場主體的用電量情況,如結合政府的企業名錄分析不同類型企業的用電量,進而分析產業園區發展情況及新興戰略產業情況等,幫助相關部門精準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