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次里程碑式的突破。
11月20日,國網電動汽車公司在主題發布會上宣布:國家電網智慧車聯網平臺已接入充電樁超103萬個,覆蓋全國29個省、273個城市,服務電動汽車消費者550萬人,成為全球覆蓋面最廣、數量最多、服務能力最強的充電樁網絡。
當天的發布會有一個朗朗上口的名稱――“百萬樁”。那么,國家電網“百萬樁”究竟意味著什么?
深度?廣度?溫度,“充電比加油更方便”
百萬個充電樁接入智慧車聯網平臺,是充電樁網絡在廣度、深度和溫度上的延伸和拓展。
從廣度上,103萬個充電樁分布于祖國的大江南北,北起黑龍江伊春南至海南三亞,東到黑龍江雙鴨山西抵新疆喀什。從“十縱十橫兩環”的高速公路骨干網絡,到遍布中國四五線城市的“毛細血管”充電網絡,從涵蓋公交、環衛、物流等領域的專用充電場站,到深入社區實現智能升級的私人共享樁。以點構線,以線繪面。至此,百萬根充電樁將不再是一個個割裂的“孤島”,從獨立孤立走向互聯互通。
從深度上,智慧車聯網平臺接入103萬個充電樁,不僅僅是完成“接入”這一簡單的動作,更幫助車樁完成智能化升級改造,與電網實現良性互動。智慧車聯網平臺關注岸電設施和電動重卡及商用車的綠色化問題,接入600套岸電設施,實現3000多公里航道全覆蓋,替代燃油1500余噸,減少各類氣體排放物5800噸。
從溫度上說,智慧車聯網平臺接入全國范圍內38萬根個人充電樁,這一占比達到我國私人充電樁保有量近46%,讓充電樁離新能源車車主“更近一步”。平臺升級高速公路服務體系,利用超級快充技術,實現“充電5分鐘,行駛400公里”。國家電網累計建成城市公共站7027座,讓城市核心區充電服務半徑縮短至1公里。無論是遠行還是短途,都能讓新能源車主不再擔心出門沒電的問題,切實感覺到“充電比加油更方便”。
充電樁不會淪為“充電裝”
在注重數量上硬性增加的同時,軟性的服務更加不能忽視。
在新能源車所有充電場景中,在家充電、社區充電是每一位新能源車車主充電次數最多、最為關注、需求最為迫切的一個應用場景。
但部分社區充電樁布局不合理,規劃建設和實際脫節,充電樁企業“重建設、輕運營”現象嚴重,沒有統一平臺協調調度,導致居民社區充電存在私接亂建、不具備通信功能、同區不同平臺、無序充電等問題,很多充電樁淪為“充電裝”“僵尸樁”。
如何改變社區無序充電現狀成為現在新能源車車主最關心的問題。針對客戶這一痛點,智慧車聯網平臺開發“一橫五縱”社區智能充電工業互聯網平臺,利用“大云物移智”技術,實現“客戶商城、生產監造、安樁監理、運維運營、充電調度”全環節的統一管理,引導帶動客戶有序充電,讓充電樁高效利用。同時,智能充電調度會實現客戶在有序充電過程中的全程“無感”參與。這意味著,當客戶插上充電樁,平臺會自動讀取車輛剩余電量,根據下一次出行距離分析計算客戶所需電量,為客戶提供優質、便捷的充換電體驗。
你的電動汽車能變成儲能電站,向電網送電賺錢
103萬根充電樁接入智慧車聯網平臺,是我國充換電網絡建設里程碑式的突破,更是一個全新的起點。有“百萬樁”和相應的智能充電網絡作為支撐,可以實現“多贏”的事情很多。
目前,通過智能充電,電動汽車車主已經可以利用負荷低谷充電,全面降低充電成本,輔助參與電網調峰調頻,在助力電網安全運行的同時提升充電設備利用率。同時,通過V2G技術,客戶還可以在電網用電高峰時,將電動汽車接入充電樁。這樣,通過車聯網平臺的總體調度,就可以向電網反向送電,讓電動汽車成為移動的儲能電站,并獲得參與電網削峰填谷的增值收益。
下一步,國網電動汽車公司將擔負起負荷聚合商的角色,整合中小負荷客戶參與電力市場,最大限度降低海量分散負荷對電網的影響,通過專業技術手段引導負荷資源,及時參與電網互動響應。同時,開展電動汽車為主體的綠電交易,推動新能源車充新能源電。
未來,國家電網將會更加積極聯動充電樁產業鏈上下游,建設“平臺型和生態型”充電網絡,打造更加健康的充電服務生態圈,為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持續貢獻“國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