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換流站通信整流屏整流模塊故障,請予處置。”11月12日,江蘇淮安供電公司通信專責陳震在移動終端上收到來自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通信缺陷管理系統自動派發的處置單后,立刻趕到現場消缺。由江蘇電力信通公司自主研發的通信缺陷管理系統,實現了對通信調控缺陷的智能處置,從缺陷研判至派單用時不到兩分鐘。
電力通信網作為與電網同生共存的一張實體網,是支撐和保障電網穩定運行的重要基礎。在建設能源互聯網的大背景下,江蘇電力信通公司打破思維定式,持續創新推動智能調控、無線專網、賦能辦公等領域的技術迭代。
?
“最開始研發這套通信缺陷管理系統時,我們每天要面對不同品牌、不同類型通信設備隨機產生的1.6萬余條原始告警。”江蘇電力信通公司信通調控中心調控組組長顧彬介紹,隨著電網規模的不斷擴大,通信業務保障要求不斷提高,電力通信系統規模快速增長,各類通信設備告警信息倍增。人工操作需要在辨別缺陷后手動編寫缺陷單,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
2019年,國網江蘇電力調控中心通信處指導江蘇電力信通公司建立調控創新團隊,專題研究通信缺陷智能處置項目。團隊先行探究缺陷智能研判規則,建模總結28條核心告警、15類缺陷的歸并規則;實現關聯告警自動歸并,告警平均處理時長縮短了80%以上。在此基礎上,團隊研發缺陷自動處置流程,實現了缺陷設備、缺陷等級、起始時間等工單內容的自動填寫與精準派發。派單規則還可以自主完善,持續擴大派單覆蓋面。
“為了更快地把缺陷單傳遞至一線,我們開發了通信運維移動終端,方便運維人員隨時隨地接單處理。”顧彬說,移動終端解決了運維人員接單不及時、反饋不精準等問題,還支持錯誤派單一鍵反饋與回退。
通信缺陷管理系統缺陷自動派單移動終端上線應用后,通信調度實現了從監視告警向監控缺陷、處置告警向制定規則、線下流轉向移動處置的轉變,帶動了通信運維管理模式的智能化轉變。目前,該成果作為國家電網公司典型經驗,已在公司6個分部及國網信通公司應用。
11月12日,南通地區第129座無線專網基站建成。這是國網江蘇電力今年建成的第2940座無線專網基站。該公司預計年底前建成基站3400座,實現全省C類及以上配用電尤其是生產控制類業務需求區域全覆蓋。
目前,國網江蘇電力正在開展LTE-G 1800MHz無線專網的規模化建設和應用,其中網絡建設適度超前,業務接入滾動進行。該公司在每個地市供電公司部署兩套核心網,分別承載生產控制大區和管理信息大區的電網業務;無線專網基站選址建設以業務需求為目標,充分利用自有物業和鐵塔公司共享資源快速成網。截至10月底,無線專網網絡累計接入各類終端11萬個。
國網江蘇電力跟進5G技術發展與產業應用,去年與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江蘇分公司合作,在南京完成5G試驗網絡部署,驗證現實環境下5G核心網切片的應用可行性,并在國內首次開通在變電站樓面建設、在輸電桿塔上掛設的5G基站。
通信通道升級需要智能的精益管控系統支撐。“我們研制的光纜在線監測系統已試點部署,具備對12條國網江蘇電力本部核心出口光纜、30條南京城區重要光纜路由狀態的實時監測功能,可以快速定位光纜故障。”江蘇電力信通公司通信中心專責江凇介紹,該公司以數據網技術、無線專網技術為攻關方向,本年度已實施省公司科技項目5項、申請國家專利20項,并推動成果轉化。系列成果對于無線專網安全接入、多業務融合均有直接指導、促進作用。
“上周,地區電網總體運行情況正常,完成220千伏蔡牽線升高改造……”11月2日下午,宿遷供電公司應用國網江蘇電力自主創新研發的云會議系統召開安全生產周例會,其間多次共享各專業監測數據系統的實時數據畫面。
基于智能監控體系及高速無線專網,國網江蘇電力自主研發了“三朵云”系列產品支撐智慧辦公。“云會議”實現所有用戶隨時隨地組織、參加會議,構建了及時高效、有序可控、全程共享的遠程會議溝通模式;“云電話”讓辦公固話“動起來”,辦公跨越空間多點協同;“云存儲”則實現了內網數據存儲,多人可實時在線協作處理文件。
“在疫情防控期間,‘開會不見面’的云會議系統有力支撐了生產經營管理工作的有序開展。”江蘇電力信通公司“三朵云”項目組成員田然介紹,國網江蘇電力今年的特高壓運維周例會、源網荷儲系統聯調測試、處級干部培訓班等重大視頻會議或培訓工作均采用了“云會議”方式,各單位通過“三朵云”與各類專業信息系統對接,實現生產一線應急處置等重要生產任務的常態化遠程協同辦公。
截至10月底,國網江蘇電力使用“云會議”累計召開各類會議1萬余場,累計登錄人次超10萬次,累計建成云會議室361個;“云電話”注冊用戶36897人,月均呼叫量65020通;分配“云存儲”資源7百萬兆,為智能共享的新型辦公模式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