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新一重”是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的“新面孔”――“重點支持既促消費惠民生又調結構增后勁的‘兩重一新’建設”,即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新型城鎮化建設,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設。
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5月22日召開的吹風會上,政府工作報告起草組負責人、國務院研究室主任黃守宏表示,“兩新一重”建設是基于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現實需要、針對當前應對疫情的需要、吸取社會各方面意見提出的建設指向,是以民生為導向支撐內需擴大的重大方略舉措。
5月25日下午,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在“部長通道”上再次點到了“兩新一重”相關內容,提出將繼續加大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鼓勵各類充換電設施實現互聯互通。
對建設具有中國特色國際領先的能源互聯網企業的國家電網有限公司來說,這是做強主導產業、做大新興產業,推動公司改革發展的重要機遇,也是必然要扛起的使命擔當。
翻開《關于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一大批重大工程項目躍然紙上。有序建設跨省跨區輸電通道、持續推進電力應急體系建設、健全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利用長效機制、深化電網企業裝備制造……非常時期如何穩住經濟發展基本盤、提振社會發展信心?重大電網工程項目被寄予厚望。
3月12日,國家電網工程建設項目提前實現全部復工復產,力爭將因疫情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限度,“電力先行”在方方面面彰顯。
“特高壓工程具有投資大、鏈條長的特點,可有力帶動電源、電工裝備、用能設備、原材料等上下游產業,中長期經濟效益顯著,對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將發揮重要拉動作用。”全國人大代表、特變電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新認為,特高壓將為國內電工行業帶來極大政策紅利,2020年內在建和待核準特高壓工程預計總投資規模為2577億元。特高壓投資周期2~3年,到2025年預計總投資規模將超過5000億元,帶動相關投資累計超1.2萬億元,促進裝備制造、核心組部件技術國產化,以及技術服務、建設安裝等領域業績增長。
5月12日,在青海省海南州共和縣,隨著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線路工程青海段最后一檔接地導線跨越黃河完成升空架設,該工程輸電線路青海段實現全線貫通。王國棟 攝
全國人大代表,中電海康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陳宗年提議加快推動白鶴灘―浙江±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工程建設。“這將有效解決浙江尤其是杭州的能源短缺問題,助力長三角區域一體化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陳宗年說,堅強可靠的電力供應將進一步為企業發展注入動能,助力海康威視又好又快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國網湖南省電力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孟慶強將目光聚焦于抽水蓄能電站建設。他建議在“十四五”規劃中設置合理的抽水蓄能電站規模,確保按需有序開發建設。
自戰略目標提出以來,國家電網公司反復強調做強主導產業,堅持外延發展和內涵發展并重,充分發揮主業引領力、帶動力。在推動戰略落地的具體實踐中,堅強可靠的電力供應為各地經濟社會發展筑牢根基。對此,部分代表深有體會。
“電網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基礎。我認為隨著國家電網公司戰略目標的提出,必將提升電網運行能力,推動供電服務再提升。這對鄉村振興也會有極大幫助。”全國人大代表、江蘇宜興市白塔村黨總支書記歐陽華說,“我們白塔村的發展就離不開電網的支撐。近幾年,國家電網公司在白塔村開展了新農村建設桿線入地工程,共投入資金319.52萬,改造低壓電纜4.27千米。隨著桿線入地,村莊的環境變好了,也為后續其他工程建設打下了良好基礎。”
欣欣向榮的鄉鎮企業,是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引擎。全國人大代表、內蒙古赤峰市松山區大廟鎮小廟子村黨支部書記趙會杰說,國家電網公司踐行了“人民電業為人民”的企業宗旨,在當地承擔了大量的農網建設任務,在鄉村招商引資、優化營商環境、助推產業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希望,國家電網公司繼續加大農網改造升級投資力度,為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和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強新型城鎮化建設,大力提升縣城公共設施和服務能力,以適應農民日益增加的到縣城就業安家需求。
新型城鎮化建設是“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圍繞人的“安居樂業”問題,全國人大代表、江蘇泰州市委書記史立軍建議,實施一批基礎性、先導性、標志性工程,抓緊補齊城市功能短板。全國政協委員,中建集團黨組成員、副總經理周勇認為,要完善住房、交通、就業、醫療、養老、入學等配套設施建設,讓城鎮更加宜居宜業。
地下綜合管廊建設、棚戶區和老舊小區改造、易地扶貧搬遷……在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道路上,電力始終是先行官。
在浙江,龍港市因改革而生、伴改革而長,是改革開放的一個縮影,是中國新型城鎮化建設的一個樣本。今年,全國人大代表、溫州大學研究員蔣勝男提交了《關于將龍港市列為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的建議》。她說,多年的改革進程中,龍港積累了豐富經驗,對城鄉融合發展有獨到優勢和基礎條件,建議把龍港列為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為未來國家城鄉融合發展在全國順利推廣提供更多龍港素材。
龍港迎來了飛速發展的關鍵期,對電力的需求日益高漲。今年3月,溫州供電公司啟動了白沙―錢金220千伏線路工程建設,預計新建93基鐵塔和31.1千米輸電線路,完善龍港電網架構,緩解龍港撤鎮設市后的供電壓力。
“讓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與新型城鎮化和重大項目建設有機結合,構建新基建與傳統基建協同發力的格局。”5月23日下午,全國政協副主席辜勝阻在參加民建界別聯組討論時說。
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正在為數字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繼續出臺支持政策,全面推進“互聯網+”,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
順應能源革命和數字革命相融并進大趨勢,以堅強智能電網為基礎平臺,國家電網公司正強化網絡互聯互通和先進信息、通信、控制技術應用,全面建設能源網架體系、信息支撐體系、價值創造體系,構建具有綠色安全、泛在互聯、高效互動、智能開放等特征的智慧能源系統。
在國家電網公司戰略目標中,“能源互聯網”是方向。“建設能源互聯網,為能源產業鏈帶來了新機遇。”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工商聯副主席、正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南存輝認為,能源互聯網建設,將深刻改變能源發展、經濟增長、社會生活等方面。
如何建設能源互聯網、更好解決“橋”和“船”的問題?全國人大代表,浪潮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孫丕恕強調了服務器、人工智能等信息化設備技術的作用。他建議,一是夯實能源運行基礎,利用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實現IT基礎設施與能源基礎設施融合互通;二是加強“5G+能源互聯網”融合應用探索,加快能源存儲、管理、調度的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
從更大范圍看,建設能源互聯網的一個大背景是,全球能源系統正在經歷一場深刻變革。全國人大代表、遠景集團首席執行官張雷告訴記者,其中最大的變化是,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結構中的占比越來越大,電氣化推動了能源與交通、電信等行業的深度融合,這對電力系統各方面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就在全國兩會召開前夕,國家電網公司對外發布公告,2020年風電、光伏發電合計新增消納能力6850萬千瓦。面對疫情影響電力負荷低位運行導致新能源消納困難的實際,充分釋放新能源消納能力、推動能源結構轉型升級,國家電網公司又邁出了堅實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