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下,泛在的生態平臺應該如何去建設?
1
平臺商業模式,從1.0到3.0
平臺如何構建,這個問題其實包含了三個層面的含義:
![]()
這三個層面的含義,恰恰對應了平臺商業模式的三個階段。
1、以“精準對接”為目標,為供需雙方形成交流的平臺1.0模式(一維模式);
2、以“專業協同”為目標,形成供給側(多專業)協作,并且加厚平臺服務深度,更好的為需求側服務的平臺2.0模式(二維模式);
3、以“數據智能”為目標,在平臺2.0基礎上再增加數據智能,使平臺的精準程度增加,專業協作水平更為豐富,即平臺3.0模式(三維模式)。
2
平臺1.0,精準對接
平臺化的商業模式,本質上是連接“供給側”與“需求側”,并同時滿足這兩側的價值需求,綜合能源服務的平臺化商業模式,如下圖所示:
![]()
平臺同時對接服務供給方(比如節能公司、設備產品方、金融服務方),以及服務需求方(主要是終端用能企業)。
對服務供給方,其價值主張是提供開放共享的電網接入,以及相應的供需對接服務;對服務的需求方,主要是精準滿足客戶用電用能需求,并且實現服務交付。
![]()
3
平臺2.0,從專業協同到生態協同
![]()
主要有下面三個階段:
![]()
4
平臺3.0
再增加一個交互的維度,即數據智能的維度。如果說上述的點-線-面-體的生態體系,因為精準服務和專業協同的相互牽扯,使得交互的深度不斷加深,專業領域之間的協作不斷加厚加密,使得平臺2.0已經成為客戶粘性極高的平臺,那么增加了數據智能維度的平臺又會有什么不一樣?
![]()
5
平臺商業模式具體形態:S2b2c
需要說明的是,平臺的三個維度,即精準服務、網絡協同、數據智能,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迭代遞增關系,任何一個維度上的發展,都會帶來另外兩個維度的變化,比如數據智能的增加,必然帶來精準服務的水平提升,和專業協作的深度增加。而更多的專業協作,又會催生出更豐富的服務產品,去對應更個性化的服務需求。
要構建上述的平臺1.0到3.0的商業模型,需要一個具體的落地形態,個人認為這就是S2b2c的商業形態。